2/9/2017

海外義工團對升學有用嗎?

這兩天兩批家長分別幾乎同時對我提出一樣的問題,那就是海外義工團 Mission trip到底有沒有用。Mission trip這個詞,以前比較是用在基督教出外宣教,而現在則是通用在去外地/國外,比較偏遠的地方作義工,大部分是教英文或是蓋房子。家長們要知道的是,到底小孩子去這樣一趟,對於申請大學有沒有幫助?

如果去Mission trip對於申請大學有幫助,最明顯的應該是在升學論文/自傳這一部分。可是我聽過升學專家,也聽過正牌的入學審查員,跟學生們強烈建議,不要再寫這個題目了! 據說每年都會有不少人寫出類似 "I went to (a location) to help them, but I was the one who was helped.” (我去到某某地方幫助他人,但最後接受到幫助的是我自己) 就類似這種八股加上灑狗血的文章。這種文章通常會伴隨著高潮迭起劇情:

"我曾經是個嬌生慣養有公主病的草莓,硬被送去沒有沖水馬桶的地方,在文化衝擊之 下,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驗,從此立志要當醫生.”

這個話題跟”小留學生 or 新移民的奮鬥人生”, "我1X歲跟家人移民過來,當時我一句英文都不懂,經過不斷地努力(跟補習)我終於了解爸媽的辛苦,所以我要達到他們的願望當個醫生 (or 律師 or 工程師). Ok…如果你看不出來的話,我是故意誇張了點,可是據說每年這類的文章多到會吐,所以專家跟審核員都強烈建議不要寫的。

我也耳聞業界有團體,直接收錢然後開張你去過的證明,連去都不用去。這幾天從其他家長聽來,現在光去mission trip已經不夠了,需要回來後再把去的影片製作成紀錄片,這樣才夠深入,才夠突出。這種旅行團式的mission trip其實已經對於他們應該去幫助的人造成了心裡上的傷害,也給家長們一股無形的壓力,因為當大家都去的時候,你能不去嗎?

寫到這邊,我自己也覺得剛剛那樣的答案非常的消極,這樣的世界真的很黑暗,因為對於很多小孩來講,他們搞不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那麼多天,哪些經驗真的是改變他們人生的第一次,也真的開啟了他們的世界觀,難道我們要因為大學可能不看就抹殺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嗎?

如果今天你問我”我要不要為了申請大學把我小孩送去mission trip?”我會跟你講不用。沒有心的服務,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有靈。
可是如果你問我”mission trip會不會對一個小孩的成長有幫助?”我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。把你的小孩送去一個不習慣的地方,接觸不認識的人,用著不熟悉的語言,做著在家不需要自己作的事情,一個月後你的小孩一定會有所成長。

結論: Mission trips還是可以去,但是要帶著正確的心態去。如果回來後,發現沒有什麼事情好寫,也不要硬塞進去。

我很慶幸在教育地圖裡的第一個話題就是我最重視的一環,不是每一件事情的目的都是申請大學。很多事情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申請大學,但不要把大學當作一切事情的目的。

補充: Vince Cuseo, Occidential College的入學審查長(Dean of Admission)講”The ubiquitous summer volunteer experience in (name a foreign country) is a hackneyed topic.” 基本上就是說,暑期去偏遠地帶服務別人的題目已經快寫爛了。(One Hour College Application Essay by Jan Melnik pg. 29)

 
更多育兒知識請按下面連結,看我們貼心的部落格

 

 
 
 
購物車

你還未從我們店購買任何產品。現在馬上血拼。